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水产科学
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学会;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ISSN:1005-8737
CN:11-3446/S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1.098246
数据库收录:
文摘杂志;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水产和渔业
期刊热词:
研究论文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拯救中华鲟:自然种群延续之艰(2)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25 04: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与白鲟逐渐灭绝的原因相似,在20世纪后期,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退化、筑坝、水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华鲟的自然种群规模也急剧缩小。 水声学探测

与白鲟逐渐灭绝的原因相似,在20世纪后期,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退化、筑坝、水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华鲟的自然种群规模也急剧缩小。

水声学探测结果显示,1998-2001年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指标评级为“良”;2004-2012年三峡工程蓄水后至向家坝蓄水前评级为“中”;2013-2020年评级为“极差”。

何舜平参与制作的白鲟标本。受访者供图

科研人员还建议,建立国家级的中华鲟保育中心,有目标、有计划地集中力量推进物种保护工作。同时,开展中华鲟生活史及关键栖息地专项研究等,最终恢复中华鲟的野外繁殖活动。

在他看来,中华鲟保护目标是确保实现第一层次目标,努力实现第二层次目标,终极目的是实现第三层次目标。

此外,中华鲟自然生活史90%的时间是在海洋中度过,海洋保种工程是中华鲟物种保护成败的关键。《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指出,在海水养殖工船平台建设上,基于中华鲟“陆-海-陆”接力保种关键环节,构建中华鲟海水养殖设施,掌握中华鲟在海水养殖环境下的行为特征和生长规律,从而形成环境控制、投饵、疾病防控、日常管理等养殖规范。

“安装‘追踪器',从物种恢复层面来讲,是为了建立中华鲟的追溯体系。实际上,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了这项研究。”危起伟告诉记者。但他同时表示,根据超声波技术的追溯,中华鲟放流长江口,历经几个月进入大海后,就收不到追踪器的信息反馈了。

科研人员认为,中华鲟繁殖活动连续中断,在没有补充的情况下,中华鲟野生种群灭绝风险极高。危起伟在2020年发表的《从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生活史剖析其物种保护:困境与突围》一文中提到,有研究认为,如果现状无法改变,中华鲟自然种群将在10年至20年内灭绝。

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水生所)的水生生物博物馆,展出有4件白鲟标本,其中一件由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何舜平参与制作而成。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的这段经历,他颇为感慨,“当时白鲟的数量已经不多,但没想到会这么快灭绝”。

1985年,何舜平到位于武汉的中科院水生所读研究生,毕业阶段,他的老师要制作几个标本,他和同事何长才前往宜昌的中华鲟研究所,将一头1米多长的白鲟、一头4米多长的中华鲟运回了武汉。

建议修复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功能

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长江特有物种白鲟已经灭绝。而同样作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旗舰物种的中华鲟也岌岌可危。

他和同学找到搬运工人,用人力车将冻得硬邦邦的白鲟和中华鲟运到长途汽车站,抬到了长途汽车的顶部固定好。由于白天有太阳、温度高,何舜平于晚上坐了夜班车,凌晨两点多到了水生所。他说,当时白鲟的数量已经不多,但没想到白鲟会越来越少,以这么快的速度灭绝。

2019年1月12日,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华鲟实验基地的工人在中华鲟露天养殖池中做清洁工作。图/IC photo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的条件相对较合适,中华鲟没有产卵的原因可能是繁殖群体数量极少,配对困难。为了延续中华鲟野生种群,首先必须恢复和维持中华鲟的繁殖活动,建议在该产卵场大规模放流性腺成熟亲鱼,放流大规格个体,提高配对成功的发生概率。

“从目前的监测情况看,中华鲟在宜昌江段的繁殖群体数量比较少,大概在20尾以下。”他说,目前,宜昌葛洲坝下产卵场是中华鲟唯一确认的产卵场。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

何舜平说,1991年,中科院水生所鱼类学研究室生态组的团队出野外时,曾经采集到了20厘米左右的白鲟幼体,此后白鲟越来越少,直至灭绝。

当时研究所的冷冻库中有很多鲟鱼个体,何舜平很快就找到了白鲟。白鲟长相奇特,它的吻又尖又长,像剑一样。长江流域一直流传着“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说法,“万斤象”指的就是长江白鲟。“据记载,最大的白鲟有7米长、1000多斤。”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连续5年未监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繁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所研究员、被称为“中华鲟之父”的危起伟表示,“中华鲟的生存状况还在持续恶化。”

中华鲟洄游受阻,仅剩的产卵场所状况不佳

人工群体不能只在小池子养,海洋保种很关键

据介绍,目前中华鲟已经突破了人工繁殖和全人工繁殖,养殖单位达到20多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保存物种不至于灭绝。但危起伟并不乐观,“人工群体的养殖户和养殖企业举步维艰,问题复杂。”

文章来源:《中国水产科学》 网址: http://www.zgsckx.cn/zonghexinwen/2022/0725/593.html

上一篇:无比痛心,长江白鲟灭绝!为啥中华鲟放生700万
下一篇:黑龙江无刺鲫鱼问世!基因改造或成未来育种新